【 數據分析上班族 Leon 】Vibe Coding 訓練營學員心得

與其被動被 AI 取代,不如自己主動學習 AI
身為一位分析相關工作的上班族,我對 AI 的出現一直有種說不出的焦慮。
我很清楚:只要是可以結構化、有規律可循的工作,AI 遲早會做得比人好。
而我的工作,正好就在這個範圍裡 !!!!!!!
雖然我有在用 GPT 幫我改改 code、做些自動化,但程式設計對我來說還是很陌生。
聽說 Claude Code 是很多 IDE 的底層引擎,剛好推出 CLI 與 app介面的新訂閱方案 我就想:「不如趁現在試試看,搞不好能學會什麼,至少別被AI 甩太遠。」
從卡住到產出,做出了自己的 AI 工具
在這 10 天的訓練中,從一個對程式開發一知半解的人,實際也做出了一些東西:
簡單的:
Chrome Plugin:Color Picker 練手感
下午茶訂購網頁 : 資料自動存入 Google Sheets (改一下團購也能用)
書籍評分查詢網頁:
- 可以查評分,讓AI針對我的特質,提煉我需要的重點、做分類標籤、針對我產行動方案和思路建議參考。
對帳系統:比對信用卡帳單和記帳 app之間不一致的金額或是記錄
中等 :
LINE 語音轉文字:
- 辨識準確度高,幾乎不需修正
Email 自動轉PDF存在Google Driver
- 依 invoice、newsletter 等標籤分類建立目錄
有點挑戰:
- CRM 系統成功部署至 Zeabur + Supabase
- CRM 一下就 Viber 好了,後面二個比較難一點點
- Home Assistant 智能家電系統: 導入AI 重新構架自動化流程
- 我 Vibe >> Claude Code/Gemini setting + coding
學習並實作的工具包括:
- Claude Code(Vibe Coding)
- Gemini
- Api 呼叫與串接
- Chrome Extension
- Supabase 串接與應用
- Google Apps Script(GAS)與 Clasp CLI 串接與應用
- Git GitHub
- Zeabur 雲端部署平台
這些原本對我來說只是「聽過」或偶爾使用的工具, 現在卻成為我能操作、能整合、能解決問題的實際工具。
心態轉變
這堂課讓我最有感的,其實不是學了多少技術,而是我的「心態」變了:
- 過去我總是想很多,做很少:因為一碰到 coding 就卡住
- 現在我學會:先做再改,就跟玩樂高積木一樣,慢慢加
- 不再盲目堆疊功能:而是先釐清問題、縮小範圍、快速驗證
- GPT 用起來雖然方便:But Claude Code + 結構化流程,讓效率更穩定也更高
另一個心態改變的例子:
本來上課前想寫一個爬蟲來蒐集資料,後來發現:
- 我真正需要的不是「資料」,而是「整理與消化的能力」
- 於是我放下爬蟲,轉而設計能幫我釐清想法的小工具。
- 這讓我學會從「使用工具的人」變成「設計系統的人」
變成從單純追著技術跑,能規劃與掌握問題解法。
Before vs After
課前 | 課後 |
---|---|
計劃很多,但卡在 coding 就放棄 | 有方法、有流程,知道怎麼解問題 |
常用 GPT,但效率低、流程不順 | 建立完整的自動化工作流與思維流程 |
工具控、資訊焦慮 | 問題導向、行動導向,聚焦需求本身 |
擔心 AI 取代 | 變成能使用 AI、做出作品的人 |
先行動,才有改變的可能
一開始參加訓練營,其實我也不確定自己會不會上完,一邊還要準備公司的稽核
以前一定是不會參加的,But 做不一樣的事,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!! 硬是參加了
後來發現,只要我行動,AI 工具反而變成我的助力,而不是對手
這堂課也看到:「不是要學會所有技術才開始,而是邊做邊學,才真共存走的遠也更有趣」
如果你是:
- 感到 AI 焦慮,不知道該怎麼跟上
- 有很多想做的事情,卻總卡在第一步
- 想讓 AI 幫助你,而不只是看著別人往前
我想你可以試試這堂課:
當你開始使用AI ,你會發現,那些你以為做不到的,其實只是還沒開始。 你的能力,可能遠超出你的預期。
2025-07-31 Leon